白居易,太原人。年弱冠,名未振。到首都长安观光,按当时的文坛惯例,拿着“习作”拜谒名人。白居易拜的是顾况。顾身居高位,恃才傲物,对人少所推可,见到白,头一句话就是“长安百物皆贵,居大不易!”拿人家的名字开涮,吓唬中兼有挖苦。可当读到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时,顾况改口了:“有句如此,居天下亦不难。老夫前言戏之尔!”此后,顾为白延誉,使其声名大振。
顾况前倨而后恭,神情一定十分尴尬,但面目并不可憎。他不仅“拨冗接见”了无名小子白居易,而且认认真真读了白居易的“习作”,更难得的是,读后由衷地激赏,并能用自嘲来纠正自己的失言,终究不失大家风范。
青年人带着梦想,离开家乡外出打天下,自古而然,于今为盛。
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是孔夫子的圣训,但他说到没有做到,整天领着弟子周游列国,孔门弟子好像绝大多数都是“父母在”的。自己都做不到,何况别人?因此,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从未成为青年人的信条,倒是先“志在四方”后“衣锦还乡”,更符合青年人的心性。一部中国历史,在很大程度就是一部青年人背井离乡开创事业的历史。如果北京城里都是北京人,北京还会是北京吗?如果上海滩上都是上海人,上海还能成为大上海吗?如果没有大批外地青年涌入,深圳肯定不会由一个小渔镇变成大都市;如果历朝历代的青年人都安土重迁、守田问舍、足不出乡,中国的历史肯定枯燥乏味不足观。无论是仰以察古,还是俯以观今,青年人离开故乡闯世界,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激动。流水不腐,伴随着青年人闯世界的,始终是青春的血液,是向前的活力。
据说,目前有几十万青年人漂泊在北京,做着作家梦、艺术家梦、创业梦、从政梦。他们当中,有的人梦想成真了,但更多的人则背负着空空的行囊,甚至带着满身的创伤,黯然离去。年轻不怕失败,他们的眼睛总盯着成功。一批人走了,又一批人来了,来的总比去的多。有人把这些青年称作“北漂”,“北漂”已成为北京活生生的一部分。对在北京寻梦的青年人,说“长安百物皆贵,居大不易”当然容易,对他们适当地泼一点冷水也不是全无益处。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、同情、欣赏、鼓励、引荐。
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李贺拜谒韩愈,碰巧韩愈不在家,只好丢下作品先走了,韩愈回来,门人呈卷,他虽然“极困”,但还是“解带旋读之”。刚读完第一篇的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”,精神便为之一爽,即命门人赶快去请李贺。值得玩味的是,韩愈和顾况,以及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,本身就都是从外地到长安打天下的前辈。以古为镜,今天已经在北京事业有成的人,应该拿出韩愈的精神,起码要有顾况的态度,善待上门求教的青年人,你面前毕恭毕敬站着的青年,说不定就是一个白居易或李贺呢!
白居易,太原人。年弱冠,名未振。到首都长安观光,按当时的文坛惯例,拿着“习作”拜谒名人。白居易拜的是顾况。顾身居高位,恃才傲物,对人少所推可,见到白,头一句话就是“长安百物皆贵,居大不易!”拿人家的名字开涮,吓唬中兼有挖苦。可当读到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时,顾况改口了:“有句如此,居天下亦不难。老夫前言戏之尔!”此后,顾为白延誉,使其声名大振。
顾况前倨而后恭,神情一定十分尴尬,但面目并不可憎。他不仅“拨冗接见”了无名小子白居易,而且认认真真读了白居易的“习作”,更难得的是,读后由衷地激赏,并能用自嘲来纠正自己的失言,终究不失大家风范。
青年人带着梦想,离开家乡外出打天下,自古而然,于今为盛。
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是孔夫子的圣训,但他说到没有做到,整天领着弟子周游列国,孔门弟子好像绝大多数都是“父母在”的。自己都做不到,何况别人?因此,“父母在,不远游”从未成为青年人的信条,倒是先“志在四方”后“衣锦还乡”,更符合青年人的心性。一部中国历史,在很大程度就是一部青年人背井离乡开创事业的历史。如果北京城里都是北京人,北京还会是北京吗?如果上海滩上都是上海人,上海还能成为大上海吗?如果没有大批外地青年涌入,深圳肯定不会由一个小渔镇变成大都市;如果历朝历代的青年人都安土重迁、守田问舍、足不出乡,中国的历史肯定枯燥乏味不足观。无论是仰以察古,还是俯以观今,青年人离开故乡闯世界,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激动。流水不腐,伴随着青年人闯世界的,始终是青春的血液,是向前的活力。
据说,目前有几十万青年人漂泊在北京,做着作家梦、艺术家梦、创业梦、从政梦。他们当中,有的人梦想成真了,但更多的人则背负着空空的行囊,甚至带着满身的创伤,黯然离去。年轻不怕失败,他们的眼睛总盯着成功。一批人走了,又一批人来了,来的总比去的多。有人把这些青年称作“北漂”,“北漂”已成为北京活生生的一部分。对在北京寻梦的青年人,说“长安百物皆贵,居大不易”当然容易,对他们适当地泼一点冷水也不是全无益处。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、同情、欣赏、鼓励、引荐。
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李贺拜谒韩愈,碰巧韩愈不在家,只好丢下作品先走了,韩愈回来,门人呈卷,他虽然“极困”,但还是“解带旋读之”。刚读完第一篇的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”,精神便为之一爽,即命门人赶快去请李贺。值得玩味的是,韩愈和顾况,以及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,本身就都是从外地到长安打天下的前辈。以古为镜,今天已经在北京事业有成的人,应该拿出韩愈的精神,起码要有顾况的态度,善待上门求教的青年人,你面前毕恭毕敬站着的青年,说不定就是一个白居易或李贺呢!